李慰农是青岛党组织第二任负责人,早年赴法勤工俭学,加入“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”,后转为中共党员。1924年底,响应党的召唤,踏上归国的征程。1925年2月,李慰农按照党中央的安排到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(简称山东地执委)工作。4月,青岛日商纱厂工人同盟大罢工爆发后邓恩铭不幸被捕,李慰农临危受命,以中共青岛地委书记身份赶赴青岛,接替邓恩铭领导青岛党的工作和工人罢工斗争。
到青岛后,他大力发展党的组织,壮大党的力量,组织和领导日商纱厂工人同盟罢工斗争。他每天都要工作20小时以上,很少有休息时间。党组织每月给他14元生活费,他不舍得在吃穿上多花一分钱,大部分用于党的活动或救济有困难的同志和工友。他是安徽巢县人,喜欢吃大米,但为了节省每天啃锅饼、吃饼子和咸菜。到青岛的两个月,天气逐渐热起来,但他穿的还是来时的一身西服,钱都花在他认为更重要的地方,以致于没钱买单衣。他派出党团员和工运骨干广泛募捐,募捐的钱粮全部用于救济困难工人家庭。李慰农不曾多吃一口,多占一分。
7月26日,青岛反动当局进行全城大搜捕,李慰农本可以躲避,但想到住处还有党的机密文件,他毅然返回,不幸被捕。面对凶残的敌人,他坚定从容,大义凛然,任凭敌人种种酷刑,始终没有吐露半点党的机密,1925年7月29日,李慰农被敌人秘密杀害于团岛,年仅30岁,是在青岛牺牲的第一位共产党人。
李慰农求学海外,阔别五载,怎不思念家乡亲人?然而李慰农两次路过家乡,过其门而不入。在他的心中,党的工作、人民利益高于自己的小家。他清廉朴素,关心群众疾苦,深受工人拥护,是新时代的我们学习的楷模。